進入新時代,在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的正確領導下,浙江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系統落實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對學校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等根本問題,在“雙一流”建設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努力為培養一流人才方陣貢獻浙大力量。
一、追求一流卓越的辦學定位,積極打造服務國家戰略需要的教育體系
學校緊緊圍繞總書記提出“中國教育是能夠培養出大師來的”“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的要求,主動對接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的戰略需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通過全校教育教學大討論明晰了人才培養的使命愿景,在立足“兩個大局”、扎根中國大地中培養黨和國家需要的高水平人才。
一是以“全人”“新人”雙目標打造一流本科生教育品牌,學校堅持將全人教育體系、“三全育人”理念貫穿于學生培養全過程,強化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與跨學科培養相結合,倡導“四課堂”融通,全面深化基于創新的創業教育體系建設,在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上不斷邁出堅實步伐。10年來,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2項,其中,一等獎3項;浙大學子在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總冠軍2次、金獎總數在全國名列前茅,在數學建模、機器人足球世界杯等重大國際賽事上屢獲殊榮。
二是以“學生”“學者”雙定位實施卓越研究生教育計劃,學校圍繞國家發展需求動態調整研究生培養方向,優化培養類型結構,強化研究生系統科研創新訓練,以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高質量培養,引導研究生在飛機自動化裝配、射頻模擬芯片、盾構裝備、微小衛星等國家戰略必爭領域解決了一批“卡脖子”問題;與浙江省委省政府共同創辦全國首家研究生層次的工程師學院,完善“訂單式”“項目制”育人模式,著力培養面向產業的高端工程領軍人才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國工匠。10年來,學校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61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8項;以第一單位在CNS主刊及子刊上發表論文649篇,為培養卓越研究生提供了扎實的學術訓練平臺。
三是以“特區”“特色”雙路徑提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水平,學校依托竺可楨學院大力推進“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2.0”,構建“榮譽學院-榮譽項目”相結合的本科生榮譽培養體系;持續推進全球開放發展戰略,深入開展“以我為主、高水平、一對多”的中外合作辦學,首創國際聯合學院,積極打造成為國際合作教育樣板區;建立“一帶一路”國際醫學院,打造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特色的全球區域性醫學教育高地。10年來,學校與37所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學建立了實質合作關系,形成了覆蓋6大洲近200所高校的全球合作網絡。
二、堅持系統內涵式發展理念,著力提升新時代一流人才的培養質量
學校緊緊圍繞總書記提出“建設一流大學,關鍵是要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在統籌推進“質量、特色、貢獻、聲譽”系統內涵式發展的基礎上,緊扣高質量育人主題,傳承與創新“人格、素質、能力、知識”KAQ2.0育人理念,深化教育評價改革,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是提升思政育人質量,學校積極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打造浸潤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將浙江紅船精神、“兩山”理念、“三個地”政治優勢轉化為特色育人資源,強化“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育人實效,編寫出版了“新思想在浙江的萌發與實踐”系列教材,建成了3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立了嘉興南湖等36個黨建與思政現場教學基地、馬蘭工作室等31個思政教育特色平臺。
二是提升教學育人質量,學校堅持“學科-專業”一體化發展,全面優化本科專業結構,將128個本科專業優化調整為91個,圍繞國家戰略需要,新設機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等交叉復合專業,緊密對接 “雙萬計劃”,累計67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建立健全學科分類發展機制,加強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21個學科入選一流建設學科,10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千分之一,6個學科進入世界前50位;推動一流人才編寫一流教材,13本教材入選首屆全國優秀教材獎。
三是提升教師育人質量,學校堅持以“信念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為指引,建立多層次多類別教育教學榮譽獎勵機制,強化教師立德樹人主責主業;堅持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第一標準,持續推進“育人強師”培訓,完善“求是導師學校”“五好”導學團隊建設機制,引導教師求真求是、修身修為,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師德師風建設基地。10年來,在校的兩院院士從27人增加至61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數量增長近1.5倍,實現了高層次人才為本科生授課應講盡講全覆蓋。
三、發揮教育改革的賦能效應,全力構建開環整合的育人生態
學校緊緊圍繞總書記提出“要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生機活力”的要求,主動適應新發展格局變化,強化育人各環節共享互通,形成內外聯動、開環發展的育人模式。
一是通過前端開環延伸培養鏈條,學校不斷健全生源遴選機制,對接“新高考”完善本科生選拔方式,動態建成300所新時代人才培養戰略伙伴中學,共享學科專業資源和創新平臺,實施“統籌招生、貫通培養”改革,扎實做好“強基計劃”研究生銜接培養有關工作。
二是通過內部開環深化科教協同,學校突出創新能力培養,設計更具彈性、更加開放的學制管理方案,優化跨專業學習課程模塊,制定個性化培養路徑,鏈接全球教育資源,面向學生設立各類創新項目,及時將前沿創新成果轉化為教育特色。
三是通過外部開環推進產教融合,學校加快推動與央企、民企等頭部企業戰略合作,進一步完善“前沿-應用-產業”的全鏈條創新機制,率先構建了以產教融合為基礎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形成了教育教學與產業發展雙向流動、全程貫通的局面。
四是通過后端開環服務強國目標,學校加強就業精準指導和職業生涯教育,強化就業戰略導向,拓寬畢業生到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就業渠道,引導浙大學子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學校近年來畢業生中選調生人數、赴國家重點單位就業人數逐年增多,在2022年QS世界大學就業競爭力排名中位列第35位。
面向未來,浙江大學將堅定不移地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辦學方向,從“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戰略高度,進一步打造一流卓越的教育體系,提升一流人才的培養質量,構建開環整合的育人生態,加快服務教育強國建設,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