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余琳,作為一名在一線工作35年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我有幸見證了黨和政府對學前教育投入的不斷增長和教師待遇的大幅提升;深度參與了學前教育的歷次改革,感受到了學前教育品質的巨大飛躍;經歷了學前教育從“公益普惠”到“優質普惠”再到“幼有善育”的發展歷程。
2012年,教育部頒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前教育更是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我園乘勢而上,堅持“品德啟迪童心,游戲點亮童年”的辦園思想,讓幼兒及家庭在學前教育上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
這十年,我們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不斷研究如何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要求,在3-6歲幼兒的教育中有效落地。
我們一是堅持“及時性”原則,把社會上的“新鮮事”及時引入幼兒的世界,于無聲處播撒愛家鄉、愛祖國的種子,涵養幼兒愛國的童心與品性。冬奧會期間,我們統計五星紅旗升起的次數、尋找心中的冬奧英雄、制作并開展冰墩墩展覽,在感受北京冬奧會“了不起”的過程中,萌發幼兒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組織回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的視頻,當聽見王亞平說出“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時,孩子們發自內心地喊出了“我愛我的祖國”,民族自豪感在幼小的心田悄然生長。二是堅持“隨時性”原則,我們堅持讓孩子們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輪流當值日生擦桌子、擺餐具、整理物品;每周五開展班級大掃除,擦柜子、搬椅子、清洗口杯等,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利用疫情防控契機,讓孩子們在每天關注家人的健康碼過程中萌發對親人的責任意識。就這樣,有形的社會規則和社會事件悄然融入了無形的教育場域,推動著孩子成為自主而友善、自信而文明的中國兒童。我們堅信“只有更中國,才能更世界”。
十年,我們充分認識游戲對幼兒成長的巨大價值,認真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要求,不斷向高質量保育教育邁進。
我們注意在幼兒的生活情境中尋找游戲的契機,促進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發展。一天早上,清潔阿姨沒來得及清掃操場上黃角樹的落葉,孩子們自發地玩起了下落葉雨、打落葉仗的游戲,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家長共同參與,支持孩子們開展了近一個月的持續游戲活動。孩子們不斷挑戰自己,游戲難度、復雜度不斷升級,從簡單的玩玩而已,到用落葉鋪路,再到修不會被風吹散的落葉路,還為幾百片落葉編號,他們研究為什么剛落下的葉子是潤澤的但幾小時后就干枯了?幼兒園有多少種不同的樹葉?哪些樹會在春天落葉等等,一片片小小的樹葉承載了一個個有趣的游戲,蘊含了一個個值得探究的問題,組成了無聲而有意義的教育世界,把學習融入了孩子們的生活,自信寫進了孩子們的心靈,點亮了孩子們的童年。
這十年,我們緊緊把握學前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新機遇,責無旁貸地擔當起領辦新園和幫扶邊遠民族地區的責任。
我們堅信,只有更多幼兒園都成長為郁郁蔥蔥的森林,學前教育才會有更好的發展生態。為落實加強公辦園建設的要求,10年間,我們已從一所園發展為2個集團11個園區,學位從原有的330個增加到3540個。與此同時,我園還承擔了民族地區幼兒園的幫扶工作,除了一年4次的現場指導,我們還運用新技術,跨越時空開展教研,輸送課程資源,10年來共計開展遠程教研48次,上傳課程資源562項,點擊達3萬多次,全面提升了這些幼兒園的管理水平和保教質量。
十年來,我們不斷改革,不斷前行。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我們將賡續百年初心,擔當育人使命,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為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學前教育事業新輝煌貢獻力量。